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兒童們教我的事:孩子的對立、兒童與青少年心理經驗

DSC00403 昨天來了一個孩子,非常可愛的一個女孩,被老師帶到會談室,老師表示她經常會與其他學生衝突。來到這兒,一開始向他打招呼:

會談者:妳好啊!
小女孩:什麼?
會談者:你好啊.... 妳叫什麼名字啊?
小女孩:.....
會談者:妳不想說啊.....
小女孩:什麼!什麼!......
會談者:..... (看著她微笑)
小女孩:..... 什麼!... 你... 爆炸頭啊!

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來自孩子的對立態度,對一般人來說會不太舒服,而對我來說也是!因為我是一般人...... 但在當時我看到的是,孩子的對立,背後的情緒來自不安,協助了解何以不安!才是我們的工作。

唯有真正的找到不安的來源,才有機會協助孩子自己解開這個結。

如果此時很快的立刻糾正她,她可能會配合,因為你的權勢及威脅,她可能會反抗的更凶,也因為你的權權勢及威脅。心靈的法則告訴我,你無法透過憤怒得到平安!不只我們自己,孩子也是,許多的情況下憤怒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憤怒!它可能是立刻展現的,也可能是被壓抑下去的!但終究一樣...

在我們經驗裡,許多的憂鬱者心中所埋藏著不計其數無法被發出的憤怒!最後他們把所有的憤怒對著自己,選擇了結束自己生命的這條路。外人不懂他們何以要自殺,但他們想結束的其實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心中那無法被了解、無法被解除、那永無止盡的痛苦!

了解了這個孩子曾經經歷了兒虐及被遺棄的痛苦!
接著孩子的話...

會談者:哦!原來我叫爆炸頭啊!....妳好啊!我是爆炸頭,那妳叫什麼名字啊?
小女孩:什麼!.... 我叫高麗菜啦!(小女孩姓高)

孩子的對立來自對人的不信任,許多這樣的不信任,源目長期以來被對待的下形成的信念!

許多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長期生活在恐懼中,印象最深刻的人際關係就是「攻擊者與受害者」模式
在與人相處中要嘛撰擇成攻擊者,不然就會變成受害者
為了生存及擺脫被害者的處境
自然在與其他人相處中充滿攻擊性
他們用攻擊來克服心中的恐懼
當他們攻擊成功了他們會體會到勝利者的滋味.... 證明選擇攻擊是對的
常他們攻擊失敗了他們往往會受到處罰..... 在處罰中再度變成受害者,再一次加強如果沒變成攻擊者會變成受害者的信念

後來的會談,許多的部份對話的對象是老師,因為當小朋友不想說時!他們有權利不說... 我喜歡他們是主動且有意願下再聊!

當孩子知道不會被強迫下,他們更有可能說出真心話!

評估結果,這個孩子的確對人較對立,並出現衝突,但從去年至今,已明顯改善並持續中,當孩子持續改善中,表示目前我們所提供的協助是有效的!我認為這時需要的是「對孩子的鼓勵,而非進一步的要求!」

有時很心疼這些孩子們
因為大人們不容易看到他們的努力
特別是他們正從負80分進步到負20分時...
你知道那有多困難嗎?
但許多人急著看到他們的分數變正的
甚至要求要到正60分?
大人也沒錯
只是
當孩子在挫折中再次失去信心時
他們學會的是反正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
很快的大人們會看到他再度的退步
並可能比以前更嚴重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家暴經驗下的目睹兒童容易在無法自知的狀況下,透過類似成人操控的模式,在被害與攻擊雙重角色間遊走,以暫時得到傾斜的穩定,一種還可以存在的感覺。
在那系統中的孩子強迫自己站上相對矛盾的二種位置,也就是所謂「進可攻,退可守」,但看在心理工作者眼裡,卻是一個如履薄冰的孩子。
心靈對於孩子來說還搆不到,反倒是工作者自己得去走的大功課,那不僅幫助了受助者,更是對自己最好的擁抱!
^__________^

心靈工作小組 提到...

如是!如是!前輩直指核心...

這些孩子這麼做
本非善非惡
源自心靈求生的本能
但表象上即很快的被歸類

心靈工作者
能不被表象所惑
才有機會陪著孩子們繼續走下去

最新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