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理衡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理衡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兒童評估與智力測驗的表現:從山的另一邊來的兩個小朋友

7-11 02

過動的小朋友究竟怎麼辦?有位認真的社工員開了大老遠的車子,從上的另一邊來到了我們這兒,問了這個問題!

這兩個小朋友是一家人,在兩年前即來這兒進行評估。在鄉下地區由於能選擇的評估機構不多,很多孩子都會在相同的地方進行治療、評估與追踪,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看到孩子們在不同年齡的發展與改變,記得門診有個小朋友從小學到國中畢業都來這兒評估,不但孩子對這兒熟習較容易上手,有時也可能建立不錯的關係及情誼...

孩子沒辦法乖乖的坐好上課!是讓很多老師、家長們頭痛的狀況。

但這樣的狀況究竟是因為:

  • 智力上的問題:因發展的能力及理解有限,無法配合班級運作及規定所造成。
  • 活動量及注意力的問題:因靜坐及專注上的困難,很難在一個主題上持續超過十分鐘,更別說上完一堂課了。
  • 情緒上的問題:許多孩子在長期被誤解或挫折後,對大人及社會發展出不信任及不配合。

試著去區辦孩子無法好好上課的原因,就是心理師們的工作;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在智力測驗上的表現都不好,但其中與活動及注意力的部份出現明顯困難,即使智力測驗的分數達到障礙的標準,往往心理師會更謹慎參考更多的資訊,而非立即認定為智能障礙。

IQ孩子一開始是因兒虐的問題被通報,出現攻擊同學等行為,家庭的不穩定往往是孩子出問題的重要來源,所以兩年前我認為應先解決的是家庭的問題,並提供學習上的協助後一段時間再追踪,對我來說重點不是為孩子下一個診斷(那是醫生的工作,他們辛苦了!),而是如何才能協助孩子。提供改善的方向後一段時間再追踪,有機會更精確的了解問題的真正原因... 

三年後家庭的問題部份改善了、在老師的努力下整體智力的分數出現進步,然而注意力的困境仍然明顯,問題可能的原因更清楚了一些... 在這次評估中,我認為注意力及家庭的因素如能再改善,兩個孩子的表現,將還有更多進步的空間。

家庭的改善方向較單純,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社工老師所問的:過動的孩子該怎麼辦了?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上山簡報:身心失調與當代醫學

200802 015有一天應法師之邀有機會到山上,向法師們簡報身心醫療與精神疾病。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經驗。法師們也列出了對此一主題的期待:

  • 精神疾病的基本認識及症狀
  • 是否要就醫?如何協助就醫
  • 症狀描述部分多說一點或舉例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人格違常

這麼多的期待,其實很難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完全說明清楚,原本準備了許多基本的概念,但一堂課下來還是發現,許多專有名詞及概念對許多人來說仍不太熟習,加上由於內容太多使得許多部份不易深入。 下次如果還有機會,將以幾個主題為主,用案例報告與現場問答的方式,可能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除了報告之外,當天反而自己有許多的收獲,特別是針對精神疾病與靈異現象的對話,其實有可能那只以是不同的角度來描述相同的現象,也以角度的不同,對於此一現象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在協助上也可以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當天簡報內容:身心失調與當代醫學

在這一次的討論中,比較有趣的部份,且在簡報資料中較少的是關於「靈異現象與精神症狀」的不同,這是個有趣的經驗,從醫療與宗教的角度來討論同一個現象。希望有機會也能將它整理出來...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智力功能的評估

200802 032今天協助一個個案進行認知功能方面的評估,發現他的能力遠低於表面上看起來的水準。對我們而言,心理師不只看表面的現像或症狀,而是必需進一步找出這樣的表現,是原因、過程還是結果。簡單來說,一個人心情不好會讓他的能力下降,而一個人能力不好也可能會讓他不開心。於是目前個案智力表現低落,是因為情緒或症狀干擾所致,還是原來認知能力差,是導致他情緒不好的主因。

臨床上使用的智力測驗,與大家國高中或入學的智力測驗有相當多的不同,它不是是一種紙筆測驗,它比較像在玩各式各樣的遊戲,其中包含了語文、字詞、算數、拼圖、記憶.... 等並是在一對一的互動中進行的,整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一個有經驗的心理師,在測驗的過程中不只能從結果知道個案是否有智力障礙,透過互動及觀察,可以了解個案在認知功能上的強項及弱項、作答的傾向、挫折反應、自信程度、是否有學習及情緒方面的困擾,並透過事後的檢驗,有時可以了解個案何以會答錯!

而測驗的過程,也是一個極佳的會談環境,有時可問許多平時不見問得到的資訊,至於如何做,這就是專業機密囉!有些人透過測驗的過程,詐取障礙的身份,關於這一部份也是我們評估過程中的會注意的!有次在測驗結束後,馬上讓對方知道,他剛剛在那幾個地方是亂答的,他的反應是:「你怎麼知道?」當然即使那次的測驗分數很低,在報告上會清楚註明分數的效力有很大的疑問。

心理衡鑑:逐漸數位化的心理工作

2006桌面 005 心理衡鑑的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到許多的工具,除了紙、筆記錄外,有時仍得同時用碼錶、拼圖、方塊及圖形等,往往第一次進入測驗室的心理師或學生,必然手忙腳亂的!但如果透過電腦及數位化的科技,將這些整合到一個工具裡,在一台電腦內能同時計分、書寫、計時、錄音.... 成了工作中不段出現的夢想。

2005年自己花錢買了一台平版電腦的NB,因為它可以直接在螢幕上書寫或繪畫,早就夢想它可以在工作上,直接使用在來書寫治療或心理衡鑑的記錄及報告,今後就不需再用紙筆的形式來作業了。

200802 034但實際運用上卻面臨了不少的困難,首先在與個案或家屬會談時,所有人的好奇都集中在NB,而不是談話的內容上,更別說如果我的對象是小朋友時,他們更不可能好好的讓我把話問完。

其次仍有許多的工具,仍沒法數位化,之前提到的一大堆工具及花樣,於是在使用上,有很多部份無法一下子完全取代,使得在數位化過程中,原本的工具無法完全不用,但仍得增加了重達2公斤的NB。於是購入後,數位化的過程一度停滯...

直到去年2007才開始一步步將它用到工作上,首先是報告的書寫,直接在治療過程中使用,電源成了另一個問題,多半還是接上電源線在使用!

使用後發現原來有時是「習不習慣」的問題,它應還有更多可以運用的空間。今天將 精神狀態簡察MMSE 的格式平版化,下次可以試著直接帶電腦來進行測驗了!

在結束一個心理衡鑑的個案後,又有一些想法,如何把它原有的記錄,透過數位化的方式來進行,只是都得再花一些時間囉!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心理衡鑑:量化與專業的心理評估工作

200802 027

下午到病房裡評估一個住院的個案,其實主任已轉給我評估一陣子了,因為上週忙著清理測驗室,一直到今天才進行評估。

心理師在身心醫療的團隊中,進行心理測驗是其專業的特色之一,只是心理師使用的工具,並不同於一般網路或報章雜誌上的趣味心理測驗。

當對於患者的診斷有爭議,或缺乏足夠的訊息時,醫師會轉介患者進行心理衡鑑。

運用心理測驗,來進行專業評估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心理衡鑑】。

  • 心理測驗 Psychological Testing:使用一種測驗工具的分數來了解當事人的狀況。
  • 心理衡鑑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同時使用與參考多重訊息來評估當事人的狀況。

評估的過程中,花了將近一個半小時,其中有將近一個小時在與患者會談,表面及會談上似乎沒有異常的患者,在測驗中出現嚴重認知功能受損,其中以時間定向感上的困難最為明顯,評估過程中觀察到個案異常眼部反應,並發現兩年多來頭痛症狀的嚴重化,於是得進一步去區辦,目前的困難問題源自於:早發型失智症、精神症狀的干擾還是神經系統的受損。

雖然患者的症狀過去被視為因情緒與壓力所致,在面對這樣的評估資料時,仍必需進行進一步的區辨,即使這在遍遠及鄉下的醫療機構更為困難,首先得先進行醫療上的檢驗以排除是否有神經系統方面的異常及病變,其次追踪症狀的發展的方向是惡化、持平或改善,往往有效的評估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老實說心理衡鑑是一個有趣的工作,透過會談、觀察、測驗及第三者的資料,協助去區辦患者身心症狀的原因、發展方向與可能結果,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訊息,來協助患者進行改善。

效果好不好?努力去做就是了....

最新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