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幫護理人員針對老人與心理輔導進行簡報,內容的項目如下:
- 老化的生理特性
- 老年期人格特徵
- 失智症簡介
- 與老人家的互動原則
- 失智症狀之心理輔導
上一次針對老人的主題進行簡報是2000年的事了,此次是因為原來上課的老師離職了,臨時找我代課。全球許多國家都進入或將進入老齡化的社會,2007年台灣老年人口佔10.2% 預計到2019年將增加到15%,到那時我也快變成老人囉。針對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社會及心理相關發展亦將深受其影響!
如看不到以上簡報請自行進入:老人心理輔導簡報
上個月底,幫護理人員針對老人與心理輔導進行簡報,內容的項目如下:
上一次針對老人的主題進行簡報是2000年的事了,此次是因為原來上課的老師離職了,臨時找我代課。全球許多國家都進入或將進入老齡化的社會,2007年台灣老年人口佔10.2% 預計到2019年將增加到15%,到那時我也快變成老人囉。針對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社會及心理相關發展亦將深受其影響!
如看不到以上簡報請自行進入:老人心理輔導簡報
上週六 2008/03/22 相信對許多台灣的人民來說是一個超級星期六,不論海內外都希望投下自己的一票來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這片土地也在全球觀注下完成了第二次政黨輪替,也寫下了許多記錄!
然而當天,因一個早就安排好了的課程,我無法返鄉進行投票!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相信很多與我一樣因工作無法投票的朋友,都能懂這種複雜的感受。當天為一群爸爸媽媽們上課,題目叫:了解自我精神狀態,其實這與之前的簡報:現代生活的壓力與情緒管理,主題接近但因對象上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放了更多的圖片、新聞與動畫,讓一般人更容易了解所要傳達的內容,但因線上簡報不支援動畫的效果,所以有些內容無法放上去。
本次簡報內容:了解自我的精神狀態
在這次簡報中,使用了許多更簡單的工具,讓聽眾們較容易了解並對自己的精神狀態進行評估。壓力是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概念,它只會以身心的反應來當成發聲的訊息,在面對壓力中,我們回過頭來從這些訊號來評估及了解,目前自己壓力的大小,下圖:壓力的訊號。
另外一個與壓力有關的概念是「事件」,究竟是什麼事造成我們的壓力,追踪及了解事件之所在,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這個量表是一個來自心理學的研究「社會再適應評估量表 Holmes & Rahe 1967」它研究中找出對人們會造成壓力的重大事件,並估算出它的大小。將所經歷的事件得分加起來,可以得到一個總分,透過總份可以了解壓力的大小及可能造成疾病的百分比。
要特別提到的是,別看這個量表來自那麼久以前的研究,在幾次的經驗下,它一直有不錯的效果,包括2006年去斯里蘭卡的義診中,還有在這次演講中前面幾個較簡單的量表,似乎爸爸媽媽們的得分都顯示他們是沒什麼壓力的健康寶寶,但透過事件的評估,才顯現出他們的壓力狀況。
今天到醫院進行一場簡報,針對現代文明的好朋友「壓力」向許多熱心的志工朋友,介紹現在身心醫學對壓力的研究與看法,老實說對於這群可愛的志工們,自心底的佩服與感謝,有了他們的投入與了解,對這個領域的許多人來說,真的很重要!
在身心受苦的當下,能有人提供適當的陪伴與協助,對身受壓力及情緒之苦的人來說相當的有意義。在我們的經驗裡,有時不適切的協助及陪伴反而是另外一個壓力的來源!
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飛機對法國進行轟炸,但當時法國的防空避難設施相當的堅固,很多人在裡面得以安全渡過。
德國於是想出了一個方法,設計出一種新的炸彈,其實這種炸彈威力並沒有之前的大。但是它的特色是從空中掉下來時會發出相當大的聲音。雖然躲在防空洞裡的人並不會被炸到,但是等空襲警一過….. 很多人都胃部出血,甚至因而死亡。於是醫學家開始注意到精神壓力對人的影響實在很大。 這次簡報其中也提到了之前提到的內容:受觀眾影響的蟑螂,主要分成三個部份:
當天簡報的內容:現代生活的壓力與情緒管理
這次對我來說,是個非常新奇的經驗,新奇的不是演講本身,新奇的是第一次透過手機來遙控電腦,進行投影片的簡報,第一次發現手機的這項功能時,真的覺得太酷了,透過藍芽來遙控電腦,就決定下次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
但當天,一直出狀況,因為每張投影片,需要一些時間說明,但說明之後我的手機進入會鎖機狀態,所以再次切換時,會有一秒的延後反應,有時我以為它沒反應會多按一下,結果它就一次跑了兩張,這個狀況不斷的出現,另外一手拿麥克風,一手拿手機還不太適應.... 使得前半場的簡報很不順,到後來才比較不受它的干擾,恢復了原有的水準。
有一天應法師之邀有機會到山上,向法師們簡報身心醫療與精神疾病。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經驗。法師們也列出了對此一主題的期待:
這麼多的期待,其實很難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完全說明清楚,原本準備了許多基本的概念,但一堂課下來還是發現,許多專有名詞及概念對許多人來說仍不太熟習,加上由於內容太多使得許多部份不易深入。 下次如果還有機會,將以幾個主題為主,用案例報告與現場問答的方式,可能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除了報告之外,當天反而自己有許多的收獲,特別是針對精神疾病與靈異現象的對話,其實有可能那只以是不同的角度來描述相同的現象,也以角度的不同,對於此一現象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在協助上也可以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當天簡報內容:身心失調與當代醫學
在這一次的討論中,比較有趣的部份,且在簡報資料中較少的是關於「靈異現象與精神症狀」的不同,這是個有趣的經驗,從醫療與宗教的角度來討論同一個現象。希望有機會也能將它整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