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PNI)是在1981年由艾德(Robert Ader)博士所命名。這門學科主要是在研究免疫系統如何和大腦交互作用以影響健康。
西方醫學自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後,幾乎否定了人的心理(或心靈)與生理行為(尤其是免疫系統)的關聯。但在1974年時,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艾德(Ader)對老鼠做了一個古典制約學習的實驗,獲得了一個突破性的發現。在艾德的實驗中,他試圖教導老鼠將加了糖精的水和反胃產生連結,然而糖水本身是無害的。在實驗的第一天,他同時餵老鼠糖水並注射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它是一種會引起反胃的藥劑。在接下來的幾天,他餵老鼠糖水但不注射環磷醯胺,並記錄老鼠喝水的量。
然而那些老鼠本來都很年輕力壯,但幾天後,牠們卻開始生病死亡。艾德知道環磷醯胺這種引起反胃的藥劑,同時也會抑制免疫系統的作用。他突然發現,原來老鼠不止將糖水和反胃產生連結,同時也將它和免疫系統的抑制連結在一起了。
這是個驚人的發現,因為一直到那時候為止,醫學上仍然認為大腦和免疫系統是兩個獨立自主的系統,不可能如此互相影響。艾德很快地和羅徹斯特大學的免疫學家高亨(Nicholas Cohen)博士合作,進一步探索受到行為制約的免疫系統抑制。他們兩人傑出的實驗,終於使得PNI成了一門重要的學科。
後來艾德和一位小兒科醫學家歐尼絲(Karen Olness)博士合作,將其觀念在人類身上測試。其對象為一名叫做瑪拉蒂(Marette)的13歲女孩,她患了嚴重的狼瘡(lupus),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為了抑制這個小女孩體內自我毀滅的免疫系統,醫生們決定孤注一擲,用環磷醯胺試一試。然而環磷醯胺是有毒的,為了控制劑量以減低中毒的危險,他們決定同時試用制約作用。
醫生們同時給她服用魚肝油,由於不確定她較容易受到嗅覺或味覺的制約,所以也讓她聞一聞玫塊的香味。在如此配合使用過三次之後,醫生們開始以單純的魚肝油和玫瑰香味,而不用任何的藥劑來與環磷醯胺交替使用。因此在六個月的時間中,瑪拉蒂只使用了六次的環磷醯胺,然而她好轉的情形和完全使用環磷醯胺所可能達到的效果相同,而這樣的結果是令人心動的。
一旦科學家們相信神經和免疫系統會交互作用後,他們隨即開始尋找生理上的連結。經過不斷的研究,在1975年發現第一個體內的天然麻醉藥,它被稱之為腦內嗎啡(ednorphin)。腦內嗎啡是屬於一種較大的化學物質,叫做neuropeptide,它是一種由神經細胞所釋放出來的胺基酸。而neuropeptide可能是情緒反應和身體抵抗疾病之間的連結物。此外,荷爾蒙也是會和免疫系統「說話」的化學物質,它具有幫忙調節體內活動的功能。譬如說,腎上腺在面對壓力時所釋放的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已經證實會減低抗體和淋巴球的數量及威力。
為了因應內在的壓力,個體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做出一些反應。而心理神經免疫學則有別於個體對內在壓力的反應,它是一門研究個體因應外在壓力的反應之研究領域;它著重在探討心理社會歷程與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活動之間的關係(Ader & Cohen,1985;Buck,1988)。
PNI也強調個體心情狀態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例如:有一個關於免疫系統的研究:研究者邀請九十六名男性報告他們日常生活中正向與負向的事情。在報告之前,要求每位受試者吃下一顆含有rabbit albumin的膠囊,再測量他們每日的唾液以得知每日的免疫反應之強度。研究結果發現,令人愉悅的生活事件會帶來較強的免疫反應;令人不愉悅的生活事件會帶來較弱的免疫反應(Zimbardo,1996)。
依據PNI的觀點,人的心理情緒及信念並非與免疫系統井水不犯河水的,而是彼此相依的,因此,誰說快樂不是一帖健康的良藥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